2025年10月4日 星期六

我叫威廉・卡特,今年九十二歲。我的身旁是瑪格麗特・伊凡斯,她今年九十一歲。

 分享:

我叫威廉・卡特,今年九十二歲。我的身旁是瑪格麗特・伊凡斯,她今年九十一歲。

或許你們會好奇,為什麼兩位西方長者今晚站在這裡,手裡拿著中國的樂器。

答案要追溯到七十多年前。那時我們年輕,在巴黎大學學習音樂。

我們那一代渴望新的聲音,渴望新的文化。

透過一位中國同學,我們第一次認識了二胡和古箏,立刻被它們的聲音吸引——如此不同,如此美麗。


因為熱愛,我們彼此靠近;因為音樂,我們相愛。

我們一起創作了一首樂曲,並發誓要在畢業時演奏它。那是我們的誓言。

然而命運另有安排。戰火重返歐洲,在我們站上舞台之前,我被徵召入伍。

前線吞噬了我:煙霧、火焰、死亡,日復一日。

瑪格麗特的家人被迫逃亡,在轟炸與混亂中,她失去了蹤跡。


那時沒有電話,沒有網際網路。就連信件也要數月才能送達,大多數甚至從未抵達。

有一天,她的信件不再寄來。在那個年代,沉默只代表一件事。

我以為她已經去世,而她以為我沒有回來。

於是我們失散了——長達七十多年。七十年。


我終生未婚,因為在我心裡,始終留著一個空位給她。

夜裡,我常拿起二胡,演奏我們寫的那首曲子,一遍又一遍。

但它從未完整。沒有古箏的回應,那只是半個心跳;另一半沉默,被埋在時間裡。

我以為自己會帶著這份遺憾離開人世。


但幾年前,一個退伍軍人協會聯繫了我,他們在檔案裡找到了我的名字,告訴我有人一直在尋找我。

那個人就是她。

我們重逢的那一天,誰也說不出話,只能哭泣。

我們的淚水裡有悲傷,也有感恩。


後來我問她:「妳還記得我們的那首曲子嗎?」

她笑了,說:「我從未忘記。」


畢業典禮早已不復存在,但今晚,我們在這裡。

我們不再擁有年輕時的青春、手力或氣息,但我們依然有一個承諾。

我們在這裡為它而來。


今晚你們將聽到的不僅僅是一首樂曲,

而是一段被戰爭撕裂、被歲月掩埋、卻因記憶而存活的愛。

這不僅是二胡與古箏的聲音,

更是兩個失落的心跳,終於重逢的聲音。


這就是我們給世界的答案:

真愛不會被時間擊敗,也不會被戰爭抹去。

感謝你們與我們一同見證這一刻。


No One Could Stop Crying! 92 & 91-year-old Lovers‘ Duet SHATTERS Everyon... 


https://youtu.be/M7-xBhjVYh8?si=rFd5-WSRCyEaM5E7


政大新聞系羅文輝教授傳的《老人「經典」31點》,出處不詳,但值得一讀。

 好文轉分享:

《我没有老,只是年齡大一點!》

《老而未死,是大福!》

     我老了,我感到幸運 。有人少年夭折,有人壯年早逝,有人倒在老年門坎上,沒能活到退休,有人當了幾年官,坐了半生牢實感後悔。

     我走過完整的人生路、享受上蒼賜予的天壽。經寒暑春秋,幸運眷顧了我。我感恩,我知足。

     我老了,我感到自由。不求升遷,不需職稱,拋棄了奢望,減少了欲求。告別職場,卸下工作,一切自己作主,擁有支配時間的自由,來來去去無約束,灑灑脫脫隨意活。

    我老了,我感到快樂。沒有了少年成長的煩惱,沒有了青年求學的艱辛,沒有了成年工作的壓力,沒有了人事關係的紛擾。可以去高山看日出,可以去海岸觀波濤,可以去名山訪大川,可以去跳舞去飈歌,會友聚餐續舊誼,輕輕鬆鬆樂逍遙。

     我老了,我感到徹悟。再無少年的懵懂,再無年輕的氣盛,閱盡世上多少事,體察人間多少情,是非曲直心有悟,不再盲從與迷信,往事如煙隨風去,滄桑變換不覺驚,氣定神閒觀世象,心靜如水不興波。

     我老了,我感到坦然。人生是個自然過程,生自然,老自然,死亦自然。自然過程隨自然,心無悲涼坦坦然。

      我老了,但今天仍是我人生中最年輕的一天。抓住今天,活好當下,活得健康,活得快樂,活出質量,活出精彩,優雅地慢慢老去,直至不期而遇的某一天,融入自然。

     地震,颱風,冰凍,洪水……地球這一哆嗦就讓你明白,生活要簡單,想誰,就約;喜歡,就買;困了,就睡;想旅遊,就去。不必活在別人眼裡、嘴裡,那很累!

     世間真的沒有來日方長。只需把記憶、牽念留在心間。

     記住這31點吧,再堅持很多年,我們都能活成仙,苦的是社保部門。若晚年不想總生病,明白這31點就夠了。很經典,請互相轉告:

1、睡得早一點。

2、動作慢一點。

3、食量減一點。

4、吃得雜一點。

5、優質蛋白質多一點。

6、維生素微量元素補一點。

7、晚餐早一點。

8、食物熱一點。 

9、水喝多一點。

10、鹽吃少一點。

11、適當忙一點。

12、運動多一點。

13、腳下留神點。

14、童心保留點。

15、心放寬一點。

16、浪漫來一點。

17、名利淡一點。

18、知足樂一點。

19、年齡忘一點。

20、閒事少管點。

21、有空多玩點。

22、凡事看開點。

23、朋友多交點。

24、微笑多一點。

25、愛好廣一點。

26、打扮漂亮點。

27、旅遊來一點。

28、老年瀟灑點。

29、麻將玩一點。

30、老酒咪一點。

31、佛學懂一點

    老年人的健康快樂,就是 “一點” 加 “一點”,堅持31點,再活幾十年。

     送給我的親人、朋友

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

這可能是近10年才開始的項目,許多人並不清楚,也沒有享用到‼️

 台灣長者重要福利!

這可能是近10年才開始的項目,許多人並不清楚,也沒有享用到‼️


(Encouraging)務請大家告訴大家,利益十方民眾


(Sparkle) 《老年人的長照福利》


因為許多長者認為

自己還不需要,所以對《長照福利》就陌生了,跟同齡友人也談不出所以然,如此 持續下去 就讓自己權益睡著了!


《長照福利》:是各縣市政府社會局放送的《紅利》


《長照》:65歲了,可以申請長照了!

第一次聽到《長照》成功的享受者,是在媽媽雙腿失能近20年,就是靠他-個人及台北市社會局的長照特級。


每個月有37000元的額度《把》媽媽照顧得無微不致,更有醫護人員《到家》看診、開藥、抽血、驗尿、真的真的很多《好康》到終老。


晚年92歲了,完全無法自理,女兒幫忙申請成功為第一級,可以享受24000元的額度居家服務到終老。


而我因為滿了65歲已符合社會局可以《視》需要,有資格申請《長照》的服務族群!


所以,數日前當腳傷住院時,就請醫院的社工人員幫忙連絡申請居家長照,當然我的問題不大。


最後只申請到最低的第三級,每個月只有15600元的額度使用,每週可以自己選擇那幾天居家服務,及回診看病的叫車服務!


《2024/2/5》立春一宗案例

-大早10:00委任的《居家長照機構》派員前來家中溝通,並簽立同意書。

(內容:是那些可以照顧服務的範圍及金額)


30分鐘解說完,即留下居家服務人員,開始工作,例如:洗衣服、協助洗澡洗頭髮、托地、煮3道菜,清理廚房。2個小時過去了,-結帳,我《付擔16%》總共才150元,實在太划算了。


🧧台灣的長照,現在真是老人的福利天堂,太棒了!


不用再事事依賴晚輩,連累親人!

是能讓老人活得有尊嚴的好政策!


長照是老年人的福利,千萬千萬不要放棄。


現在社會的現象,我們老年人不要再有《我養你小,你養我老》的依賴兒女的老邁關念,那才是奢侈的想法,也必然會活在失望的日子中渡日如年!


因為我們台灣已經脫離了《宗法》的社會,來到資本主義了!

孩子有他們對社會,及下-代的責任,與面對自己的小家庭生活去努力。


我們很幸運,活在民主社會的空間!

我們只要好好睜大眼睛,選擇-個能為人民的福祉優良政府,讓政府做我們的《福利銀行》。


當我們年輕時《賺錢守法》的繳稅,當我們年老時有《需要》時,就可以拿《紅利》來補助無收入的生活。


現在不會像過去,為了《孝順》把自己累死,負債累累。

💖長照中也有-項《替手喘息方案》;

讓長期陪伴的照顧親人的子女,也可以偶爾出去喘口氣,踏踏青呼吸新鮮空氣!或者出去跟朋友聚一下,喝咖啡聊聊天喘口氣!

記得:當你們偶爾需要有人照顧時,或者想要找到一個《幫助替手》

請到 各縣市政府的社會局,都可以申請!


🟣當然:需要確實的相關訊息《請查 長照2.0官網》

年長的《長輩們》,千萬不要錯過老年退休後,自己該擁有的長照的服務權利與福利。


‼️P S:看到現在這個老人的政策出來,我應該晚出生10年,10多年前我照顧年邁的母親,除了日常生活花費,外勞。


沒有外勞時,光是醫療費用、在住院時的又需請特別看護,跟我輪流照看母親。


沒有外勞的時候,有時請鐘頭打理人員來家幫忙,是需以一個小時計算:350元,一天4小時。


有時,我請住在隔壁的姪兒,幫我照顧母親幾天,一天他還要跟我收2000元的費用,我一共付給過姪兒45,000元。


照顧老人的生活長期開銷,日積月累也造成我𠄘受壓力非常大,但是我還一個人艱苦的苦撐過來,最後我的工作也做不了,這算蠻痛苦的經驗!


所以,朋友們,請好好的利用這個長照服務,別讓你們的長照福利,睡著了!


https://www.jubo-care.com/posts/NM4kxEvARJyhSiTOJnaX4A

生活態度也要調整,以前用健康換金錢,現在要用金錢換健康。

 向天再借50年


  一位48年次女老闆轉發一篇他們EMBA同學聚會的演講,很幽默風趣。


  主題是─


  「人到中年後的困境」


  全場七百人笑聲不斷


  全文如下:


  親愛的同學們:


  有首歌唱的是「明天會更好」,是為了給人信心與鼓勵。


  其實現實生活裡明天會不會更好不知道,但明天會更老是確定的。


  歲月要走過,才知道它的凌厲,到了某個年紀不得不承認地心引力的厲害,器官樣樣俱在,只是都下垂,所謂的─


  萬般皆下垂,唯有血壓高。


  中年後的身體起了很大的變化


  蘋果變成梨子型,坐著打瞌睡,躺著睡不著。


  想記的記不起來,想忘的忘不掉。


  更糟的是哭的時候沒眼淚,笑的時候一直擦淚。


  頭上是─白髮拔不盡,春風吹又生


  男士們的髮型也個個如小說家莫言所說的


  「地方支持中央」─兩邊往中央梳,遮住稀疏的部分。


  記憶力明顯衰退,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,就是想不起到這兒來要做什麼?


  忘了剛剛說過的話,變得一再重複碎碎念。


  一位老先生甚至說他有一次竟然笑到一半忘記為何而笑。


  少年夫妻老來伴,中年夫妻怎麼辦?


  有人形容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,


  彼此的壞習慣改不了,有的夫妻是什麼項目都可以吵,從來沒有妥協過,


  想想婚前是─「好有話說」,


  婚後變成─「有話好說」。


  每個來到世間的生命,像「整存零付」一樣,一點一滴地離去


  剛剛才是意氣風發的少年,一轉眼變成哀樂中年,


  還有人要譏笑一些老年人說是─


  知識退化,器官老化,思想僵化,等待火化。


  所以心裡建設靠自己,


  要人老心不老,皺紋長在臉上,不長在心上。


  再想想許多人沒有老的權利,年紀輕輕的就歸天了。


  生活態度也要調整,以前用健康換金錢,現在要用金錢換健康。


  有所謂的人生三歷:


  少年爭取的是好學歷,中年成功與否看經歷,年紀越來越大就要留意病歷。


  無論如何,祝親愛的同學們健健康康,快快樂樂,心如頑童,笑口常開,向天再借50年!好嗎?「掌聲不斷」


  (轉發)這篇演講講的都是大實話,又不失風趣,是篇難得的好文章。

《台灣真正的軟實力》

 

分享好文~

《台灣真正的軟實力》

 

我德國老闆派駐台灣三年。

上週我們吃飯,他突然說,台灣人有一種全世界罕見的超能力。

 

他說的不是半導體,也不是健保,而是一種他稱為無意識的善良。他說完,我愣了三秒。

 

他解釋,這不是那種刻意、表面的禮貌。而是一種深植文化,連台灣人自己都沒察覺的集體行為模式。

 

它體現在無數個微小的日常瞬間,卻足以顛覆一個外國人對社會的想像。

 

他舉了幾個讓他極度深刻的例子:

 

* 沒有人的誠實

 

他有次去爬山,登山口有個小攤販,是小農在賣菜。小農不在,只留一個紙板寫著價格,旁邊放一個錢箱投錢。

 

沒有監視器,沒有鎖。他說,在歐洲,這幾乎無法想像。

 

這種不以惡意為前提的信任,是台灣社會運作的底層信念;一種奢侈的默契。

 

 * 主動過度的熱情

 

他剛來台灣時,有次在轉角看地圖找路。一位阿姨路過,不只告訴他怎麼走,還直接拉著他說:我帶你去。

 

走了整整十分鐘,把他送到門口才離開。他說他當時嚇到了。

 

這種幫你幫到底的程度,已經超越了普通的人情,近乎一種責任。

 

 * 對陌生人的集體保護

 

他女兒有次晚上搭公車,不小心睡過頭坐到總站。司機發現後,沒有不耐煩,反而叫她別下車。

 

然後直接用自己的車,把她安全送回家。他告訴德國的朋友這件事,沒人相信。

 

這種把別人的孩子當自己孩子照顧的安全感,是金錢買不到的社會資本。

 

* 對失物找回的驚人比例

 

他自己的手機、錢包,在台北掉過三次。每一次,都被原封不動地送到警察局。

 

他說,在許多國際都市,掉東西就等於不見了。但在台灣,找回失物竟然是常態。

 

這代表整個社會的拾金不昧,已經內化成一種反射動作。

 

他最後做了一個結論:他說,很多國家把法律當作社會的基石。

 

但台灣,除了法律,還有一層更強大的東西在托著整個社會。那就是人與人之間,那種不必言說的信任與善意。

 

這種善良,不是一廂情願,也不是廉價的同情,它是一種力量。一種讓社會更安全、更溫暖、更有韌性的集體潛意識。

 

他說:你們習慣了,所以沒感覺。但對我們來說,這才是台灣真正最可怕的軟實力。

2025年6月18日 星期三

《凡事慢下來,是一個聰明人》

 

《凡事慢下來,是一個聰明人》

在這個高速運轉的世界裡,我們習慣了奔跑,習慣了追趕,習慣了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最多的事情。然而,真正的聰明人早已明白:慢下來,才是最快的路。他們懂得在喧囂中保持清醒,在浮躁中沉澱智慧,用從容的姿態面對生活。

 

盲目求快,正逐漸拖垮你

 

我們總以為快就是高效,快就是成功,於是拼命壓縮時間,恨不得一天完成三天的任務。可結果呢?身體透支、情緒焦慮、效率反而越來越低。

 

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《當我談跑步時,我談些什麼》中寫道:"跑步不是為了更快,而是為了更強。"他每天堅持慢跑,幾十年如一日,從不追求速度,卻因此收穫了健康的體魄和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。而那些一味追求速度的跑者,往往早早因傷病退出賽道。

 

職場中也是如此。有人為了升職加薪,瘋狂加班,卻忽略了專業能力的沉澱;有人為了快速賺錢,頻繁跳槽,卻錯過了深耕一個領域的機會。快,有時候只是表面的勤奮,而慢,才是真正的積累。

 

人生最快的捷徑,就是慢慢走

 

莫奈畫《睡蓮》用了整整12年,每天觀察同一片池塘,捕捉光影的細微變化。最終,他的畫作成為印象派的巔峰之作,至今無人超越。如果他急於求成,或許能畫出漂亮的畫,但絕不會成為傳世經典。

 

巴菲特的投資哲學也是如此。他從不追逐短期暴利,而是耐心等待優質企業的價值被市場發現。他曾說:"股市短期是投票機,長期是稱重機。"那些妄想一夜暴富的人,往往在市場的波動中迷失,而像巴菲特這樣願意慢慢積累的人,最終成為真正的贏家。

 

生活沒有捷徑,最快的路,往往是最穩的那條。

 

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:慢就是快

 

賈伯斯被趕出蘋果後,沒有急著證明自己,而是創辦NeXT,潛心研究計算機技術。十年後,當他重返蘋果,帶回了改變世界的iPhone。如果他沒有那段"慢下來"的時光,或許就不會有後來的輝煌。

 

慢,不是懶惰,而是智慧。

 

慢,不是停滯,而是蓄力。

 

在這個崇尚速度的時代,我們更需要學會管理自己的節奏。讀書時,別急著翻完最後一頁;工作時,別只顧著趕進度;生活里,別讓忙碌占據所有時光。

 

真正的聰明人,都懂得在快與慢之間找到平衡。他們知道,有時候,慢下來,才能走得更遠。

 

https://youtu.be/g8VAsZM6qH8?si=bE3AK4lxBbikr5qO